南开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历史悠久、名师辈出,以中国哲学范畴史、现代新儒学、原始思维与精神哲学、经学哲学、传统政治哲学、生态哲学诸方面研究在学界独树一帜,三十余年来已培养硕博士研究生300余人。为了承续传统、开创新境,中国哲学教研室于本学期初举办了“青年讲坛”系列活动,安排三位青年教师分别作主题报告并与听众开展讨论。
一、卢兴:“良知坎陷”与儒学的现代转化
3月4日下午,“导师有约——研究生师生交流下午茶”暨“南开中哲青年讲坛”第一讲在学院317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76net必赢官网卢兴副教授主讲,主题为“‘良知坎陷’与儒学的现代转化”。讲座由76net必赢官网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晓峰老师主持,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严正教授担任点评嘉宾,吸引了多位青年教师以及各院系60余名学生参与聆听。
讲座中,卢兴首先对“现代新儒学”进行了概述,指出其作为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派的代表思潮,与自由主义西化派、中国马克思主义派鼎足而三、对立互动,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哲学的思想景观。在现代新儒家的学派传承之中,牟宗三先生(1909—1995)作为第二代重镇,一生讲学不辍,著述等身,被誉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为了克服现代性所带来的“价值世界”与“事实世界”的分裂,牟宗三提出了“良知自我坎陷说”,力图统合道德理性与认知理性,从哲学上论证价值与事实之间、本体与现象之间的逻辑关联。“坎陷”一词出自《易经·坎卦》的爻辞,意思是“自高坠下”,牟宗三用这个词表示一种黑格尔式的辩证否定过程。
接下来,卢兴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将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区分为认识论意义、历史文化意义的和存有论意义三个层面,同时这三层含义也反映出了牟氏思想的早中晚三期发展历程,因而“坎陷说”呈现出内在化、形上化的趋势。卢老师将讲述的重点集中于牟氏晚年借助“两层存有论”来讲的“坎陷说”,指出作为晚年定论,“坎陷”只能对“心”讲而不能对“物”讲,所谓“内圣开出新外王”不是外在的“道德开出民主科学”,而是“无限心(智的直觉)自我否定而转变成有限心(识心之执)”。
进一步,卢兴结合学界已有研究,分析了“坎陷说”的理论得失,指出 “坎陷说”的根本问题在于将本体世界“价值化”或者说将价值世界“本体化”,其实质是将“价值/事实”的区分等同于“本体/现象”的区分,造成了“知识上不去,道德下不来”的理论困境。而我们今天反省牟氏的问题,必须将纵向的“本体/现象”之分与横向的“价值/事实”之分区别开来,着力探索“事实之本体”与“价值之现象”两大领域。
在讲座的最后,卢兴简要介绍了新世纪以来大陆新儒家的发展概况及其现实效应,回应了大陆新儒学对于“良知坎陷说”的批评。针对当下儒学复兴的动向,卢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表现为“尊内圣以辅外王”、“立中体以化西用”、“述旧典而作新知”、“极高明而道中庸”四个要点。
此后,严正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从学统传承、研究前沿、现实进路诸方面对儒学的现代转化问题进行了展望。本次讲座引起了在场老师与同学的极大兴趣,在讲座后半段时间中,同学们与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将对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
二、叶树勋:简帛文献与古代哲学的新视野
此次讲座内容分三个重点部分,分别为“近年出土的简帛思想文献”、“古代哲学研究的新认识”、“简帛文献的哲学史意义”。首先,主讲人对近年来简帛研究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他指出,古文字学界、文献学界的释读整理工作与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是有所分工但又彼此互馈的,共同推动了简帛思想研究的发展。随后,他依此介绍了近年来出土的比较重要的简帛思想文献,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并指出这些出土简帛文献让我们从很多方面认识到古代哲学思想的新情况。
最后,叶树勋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帛文献哲学史意义的看法,他用两点进行了概括:一是补充与丰富;二是调整与修正。他指出,我们要适当地走出疑古时代,但也不能完全抛弃疑古的谨慎作风,研究哲学史我们既要有开放性的视野,同时也要保持踏实谨慎的态度。
严正教授在主持中强调出土文献对于今天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意义,很多新的出土简帛材料让我们对于哲学史的一些问题可以有新的研讨机会,而叶树勋博士这次的报告很好地反映出简帛文献的哲学史意义,是一次很成功的讲座。叶树勋的讲座拓宽了大家的视野,他的讲解既有宏观的把握,同时也突出了重点问题,使大家对出土文献研究有了一个清晰的宏观把握,同时也了解到如何结合使用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对古代哲学研究做出新的推进。
三、吴亚楠:“太极”与“性”——张栻、朱熹的不同解读
讲座分为解题、张栻以“性”解“太极”的观点、朱熹早期对“太极”即“性”的认可、朱熹晚期之“太极”为“理”而非“性”、总结反思五部分。
吴亚楠对讲座的选题进行了说明和阐发:即如何理解“太极”和“性”概念的结合,以及选择张栻与朱熹进行比较研究的意义。从前者来说,她分别梳理了“太极”范畴和儒家人性论的发展过程,尤其侧重梳理北宋到南宋理学中这两个问题的展开,在此基础上对“太极”与“性”结合的意义进行提示和概括;从后者来说,她围绕张、朱二人的师承、学术交流和争鸣、历史评价等内容具体展开,这种背景知识的介绍和铺垫使同学们容易契入讲座论题的语境。
吴亚楠展开对于张、朱二人关于“太极”与“性”关系之不同言说的具体考察,通过文本的引入和考证,她细致地梳理了二人对此观点的阐发,并依次展开其核心观点。首先,“太极”即“性”是张栻富有特色并坚持如一的成熟观点,这是他对于师说即胡宏性本论的继承和推进,而他提出这个命题的时间是在乾道三年湖南之行之前。其次,朱熹早年也曾赞成“太极”即“性”,但是后期他的观点显示出明显的变化,主张“太极”为“理”而非“性”,这一方面,显示出湖湘学与闽学学术观点的分殊,另一方面,其具体原因则在于对《中庸》“天命之谓性”和《易传》“继善成性”等相关经典和命题的不同理解和解读。
吴亚楠说,以此论题作为个案可以提示我们对于经学与中国哲学关系的整体反思,而二者的互动在宋明理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在理学的研究和分析中,不能忽略经学的线索,这对于还原对中国哲学特质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讲座最后,师生们分别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和提问;朱熹为什么选择了性理二分的思想进路、湖湘学与闽学工夫论的异同、朱熹与张栻的观点对现代的启发意义等问题,引发了大家热烈地讨论,吴亚楠对此严谨地回应也把问题进一步引向深入,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本学期的“南开中哲青年讲坛”系列讲座圆满结束。一直以来,76net必赢官网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业辅导和学风建设,积极打造学术交流的平台和载体,在学校党委学工部、研工部和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形成了“76net必赢官网研究生学术论坛”“知南开知哲学”系列讲座、“南开中哲青年论坛”、“76net必赢官网青年学子讲坛”等品牌活动,旨在繁荣学院学术氛围,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拓展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