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导航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概况
机构设置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哲学先贤
师资队伍
在职教师
荣休教师
教育教学
本科教学
研究生教学
学术科研
学术成果
学术活动
讲座信息
读书会
党群工作
学习活动
院长信箱
学生工作
三全育人
就业信息
资料下载
招生信息
本科生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国际交流
资料中心
校友之家
校友活动
校友名录
学术科研
学术成果
学术活动
讲座信息
读书会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科研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江南文脉】“国家艺术基金——南开大学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考察·写生行
2017-12-12
2017-11-11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2017年10月16日,由南开大学承担的“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考察·写生行拉开序幕。在项目负责人尹沧海教授的带领下,20位学员整装待发。团队一路南下,途经南京、苏州、杭州,继而折道查济、安庆、合肥,进行为期半月的考察、写生,领略江南文脉,追溯禅宗遗韵。【江南文脉】第一站:六朝古都——南京南京,古称冶城、金陵、建邺、建康等,自三国东吴建都于此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等多个古代政权皆以此为首都,由此孕生了绵延千年的文化传统。在中国绘画的版图中,南京是一方重镇,这里是“董巨画风”、“金陵画派”、“新金陵画派”的故乡,笔墨韵致仿佛从南京平缓连绵的山川中流淌出来。2017年10月16日下午,考察·写生团抵达南京。稍作休整之后,团队前往江苏省国画院参观。江苏省国画院坐落在南京城西清凉山麓石头城旁,有“四明山庄”的雅称,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画派之一——“新金陵画派”的发源地。学员观摩了“金陵风骨其命惟新——江苏省国画院60年•典藏精品陈列展”,对于以傅抱石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查看详情
【魏晋士人生活】主讲人:孙立群教授 | 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公开讲座第07期
2017-12-12
2017-12-11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2017年12月9日上午,“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南开大学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系列公开讲座”邀请孙立群教授,面向项目学员、南开大学全体师生及社会各界,举办了题为《魏晋士人生活》的讲座。讲座由项目负责人尹沧海教授主持。孙立群教授讲座讲座中,孙立群教授首先阐述了传统中国的社会性质,提出传统中国社会是高度集权的专制社会。控制整个社会的,一直是一个至为显赫的利益集团,即以“王—贵族”为中心的利益集团。这个集团的成员虽然在不断的变动,但其基本结构却稳如磐石,从无改变,历几千年不衰。在中国,王权至上的社会结构属于“权力—依附”型结构。在政治关系上,在宗法关系上,等级分明,上对下支配,下对上依附。然而,“士人”追求个体人格之自由却是对于这种社会结构的一种反抗。孙教授这样说道:“读书人的发展史,就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历史。”讲座现场掠影以人格自由为参照系,孙教授将魏晋以前的士人生活分为三个时期,并加以论述。第一个时期是“游士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动使过去受束缚不自由的士,变成了自由的士。这就为当时的士人追求人格的相对自由提供
查看详情
【写意性工笔】主讲人:唐勇力教授 | 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公开讲座第06期
2017-12-12
2017-12-10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2017年12月8日下午,“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南开大学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系列公开讲座”邀请唐勇力教授,面向项目学员、南开大学全体师生及社会各界,举办了题为《写意性工笔》的讲座。讲座由项目负责人尹沧海教授主持。文字标注:唐勇力教授讲座文字标注:讲座由尹沧海教授主持讲座中,唐勇力教授以“工笔人物画”与“写意”的关系为线索,阐发了中国绘画中的“写意”概念。“工笔人物画”是最早成熟的主要画体之一,工笔画不仅工于笔,亦工于意,“写意”概念最初正是针对工笔画而提出的。“写意”精神以‘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为根基,是审美观照中‘物我相融’的精神表现,是中华美学的重要特征。文字标注:讲座现场掠影随后,唐勇力教授分析论证了当代工笔画的成就与问题。当代工笔创作中有两类语言形态:第一类是写实主义工笔画,是工笔画从传统向现代迈进的主要技法语言。第二类是写意表现主义工笔画,以写意的观念融合了表现主义和浪漫主义意识,实现了工笔画的界域扩大,审美取向及创作意识更为现代。当代工笔画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以“矫饰与概念问题”、“
查看详情
【医学与美学】主讲人:郎景和院士 | 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公开讲座第05期
2017-12-12
2017-12-06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2017年12月5日下午,“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南开大学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系列公开讲座”邀请郎景和院士,面向项目学员、南开大学全体师生及社会各界,举办了题为《医学与美学》的讲座。讲座由项目负责人尹沧海教授主持。郎景和院士讲座讲座由尹沧海教授主持郎景和院士指出,虽然医学与美学是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门类,但是两者有着相同的使命。具体来说,生命的最初频率是真善美,我们应该保护这个频率,与之合拍,这是医学的任务,也是美学的任务。讲座现场掠影讲座中,郎景和院士首先扼要梳理了美学学科的发展史与重要观念,提出美学是一门研究人和世界审美关系的学科,其实质是主、客的结合。正是在这种主客关系的联系性上,医学与美学是相同的。医学既不在主体,也不在客体,而是在这种联系当中,而这种联系的建立也就将主体、客体包含在其中了。讲座现场掠影其次,郎景和院士引用了诸多实例,论证了医学与美学的相互渗透。例如屈原《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一句中就涉及到药材,将其视为装饰性的美的有机组成部分;再如韩国某医院中悬挂的绘画,其以美术创作的方式
查看详情
【寻踪写意五十年】主讲人:杨德树教授 | 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公开讲座第04期
2017-12-12
2017-12-05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2017年12月2日上午,“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南开大学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系列公开讲座”邀请杨德树教授,面向项目学员、南开大学全体师生及社会各界,举办了题为《寻踪写意五十年——中国画的当代成就和传统理念研究》的讲座。讲座由项目负责人尹沧海教授主持。文字标注:杨德树教授讲座杨德树教授作为50年中国画教育的亲力亲为者,对于几十年来中国画发展的利弊得失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入的思考。杨教授提出当代中国画是写意与写实观念融合的产物,这种中国画新风一方面来之不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西方写实观念的影响,中国画应有之写意观念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缺失。因此“寻踪写意”是中国画未来发展中的关键性课题。文字标注:讲座现场掠影讲座中,杨教授系统梳理了近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中国的新青年欲以西方写实主义的审美观改变弥漫着文人士大夫气的中国画的低迷状态,他们吸收西方写实主义绘画观念以期改良中国画,激活中国画的新观念。新中国成立之后,强调素描是一切美术之造型基础的观念随着美术教育在全国逐步推广开来,在“新
查看详情
【中国画的笔墨担当】主讲人:霍春阳教授 | 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公开讲座第03期
2017-12-12
2017-12-03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2017年12月1日下午,“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南开大学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系列公开讲座”邀请霍春阳教授,面向项目学员、南开大学全体师生及社会各界,举办了题为《中国画的笔墨担当》的讲座。讲座由项目负责人尹沧海教授主持。文字标注:霍春阳教授讲座文字标注:讲座由尹沧海教授主持讲座中,霍春阳教授首先回顾了近百年来中国画的历程。随着西学东渐,美术界出现了一股以西方绘画改造中国画的浪潮。期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如今看来仍有其偏颇之处。中西绘画在文化意识上是有着明显差异,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天道观影响下,中国绘画始终追求一种素朴、博大、恒一的“艺同于道”的境界。这与受进步主义思潮影响,一味地求变革,流派更迭明显的西方绘画是不同的。因此理解、认识中国绘画,就必须认知天地之道,而理解天地之道就是把握“阴阳”、“刚柔”、“动静”、“虚实”,这些哲学范畴也是考察中国画中最为根本的审美标准。文字标注:讲座现场掠影霍教授指出,画家对于天地大道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对于笔墨语言的理解,或者说笔墨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天地大道的表达。譬如古人
查看详情
每页
6
记录
总共
184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2
/
31
跳转到